遗嘱29 10 月, 2025by William Wong孩子的遗产规划:父母必须知道的永恒智慧

前阵子,我读到《约翰·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 38 封信》。

这些信不是普通的家书,而是充满了忠告、感悟与价值观的文字。作为当时世界首富之一,他在信里不仅仅谈钱,更谈人生、责任与品格。

我边读边想:如果我是他的儿子,收到这样一封封信,会是什么感觉?每一句话仿佛是父亲的声音在耳边,提醒我如何做人、如何守住财富。

那一刻,我深深体会到:所谓的财富传承,从来不只是金钱与房产,而更是智慧、价值观与对未来的安排。

 

没有价值观的财富,反而是一种负担

洛克菲勒的信里反复强调「自律」——无论是工作、金钱还是生活态度。他不希望儿子只是继承财富,而是要学会理解金钱、尊重金钱,并正确使用金钱。

这让我想到现实中许多案例:父母以为留下一大笔遗产就是爱,但孩子若没有被教导如何运用,这笔财富可能很快就被挥霍,甚至成为家族纷争的根源。

洛克菲勒提醒我们:钱本身不是祝福,带着价值观的钱才是。

这也是为什么在给孩子做遗产规划时,除了立遗嘱、设立信托,我们还应该留下文字、故事或生命中的经验,来帮助孩子理解父母真正的用心。

 

遗产规划,不只是法律文件

读完那些信,我觉得那几乎像是另一种「遗嘱」——不是法律意义上的遗嘱,而是精神上的遗嘱。

我突然明白,所谓的遗产规划,不仅仅是把财产分给谁,而是给孩子一个框架,让他们在我们离开之后,依然可以被引导、被守护。

  • 遗嘱:告诉他们 留下什么
  • 信托:决定 何时、如何 使用。
  • 言语或家书:解释 为什么

而往往,孩子最需要的就是这个 “为什么”

 

自由与保护之间的平衡

洛克菲勒在信里既强调独立,也强调责任。

这正好和信托的设计如出一辙。

父母都希望孩子自由,但也不希望他们太早背负难以掌控的财富。所以,很多父母会在信托里设定分批领取、或延后到某个年龄才可继承。

这并不是对孩子不信任,而是另一种保护:保护他们不被诱惑牵走、不被外人利用,也保护财富可以真正成为支撑未来的工具。

这其实就是洛克菲勒信里传递的智慧——自由需要保护,财富需要智慧。

 

我的感触

合上最后一封信时,我忍不住问自己: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,我的孩子会记得我什么?是我留给他的东西,还是我传递的价值观?

这让我更加明白,遗产规划其实非常个人化。文件固然重要,但文字与故事更能长久。即使只是一封写给孩子的信,也可能成为他们一生中最珍贵的指引。

因为钱总有花完的一天,但智慧与爱,却能代代相传。

 

遗产规划的核心

洛克菲勒的 38 封家书让我看到,遗产规划的核心,不只是财富的传递,更是爱的延续与智慧的传承

我们未必拥有洛克菲勒那样的财富,但我们每一位父母,都能留下宝贵的东西——我们的经历、我们的教训、我们的心声。

所以,在规划时,别只问:我要留什么?

更要问:

我要让孩子记得什么?我要他们带着怎样的价值观继续走下去?

遗嘱能保障孩子的资产未来,但只有文字、价值观与用心的安排,才能保障孩子的人生未来。

Share